4008155599 招贤纳士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其它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保险销售误导典型案例科普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6日]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保险销售误导典型案例科普

  保险销售误导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以及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一些人员,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违反《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银保监会的有关规定,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有关保险产品的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销售误导直接侵害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有可能引发公众对整个保险行业的不信任,危及保险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销售误导常见的几种表现如:

  虚假承诺

  有些保险销售人员有时会提供虚假的承诺,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例如,销售人员可能会告诉消费者,他们的保险产品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高额回报,但实际上这种保险产品并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消费者被这些虚假承诺所蒙骗,他们的期望可能会落空。

  隐瞒信息

  销售人员有时会故意隐瞒重要信息,使消费者无法完全了解产品的细节。例如,销售人员可能会不提及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范围、限制、免赔额等重要条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轻易购买保险产品,但是当事后保险公司拒绝赔付时,消费者可能会陷入无法预料的困境。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3年,浙江A先生购买了一份重疾险,买之前口头告知业务员其有高血压病史4年,业务员阻拦客户如实向公司告知。2014年,A先生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出院后生活难以自理,卧病在床需要请护工照顾。A先生的子女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报案,但被保险公司以“未如实告知高血压病史,且与脑溢血有直接关联”为由拒赔并解约。该案例属于由于业务员为了自身利益阻拦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隐瞒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引发的销售误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销售“套路”

  有些保险销售人员可能会使用一些销售“套路”来让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例如,他们可能会承诺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但在咨询过程中,销售人员会大量宣传保险产品,并试图说服消费者购买。还有一些销售人员可能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消费者发送不实信息,以达到让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

  强制销售

  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会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如他们可能会告诉消费者,购买某类保险产品是法律规定的必要条件,或者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其他产品时同时购买保险产品。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也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财产造成损失。

  销售误导的表现型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那我们应该怎么尽力避免掉进销售误导的陷阱呢?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应注意以下方面,防范销售误导风险:

  一、确认保险销售人员资质合格。

  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不得销售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非保险金融产品,且应当以书面方式对其保险销售(经纪)从业人员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进行明确授权。保险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可查看销售人员执业证书等证明文件,必要时致电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统一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二、了解保险产品详细信息

  保险消费者应理性对待销售推荐行为,在签字确认前仔细阅读产品销售文件,充分了解产品类型及期限、保障责任、风险情况、缴费情况等关键信息,切勿盲目签字确认。

  三、认真对待保险保单回访。

  回访是保险公司向投保人告知及确认保险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关键环节。保险消费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回访问题,如不了解保险条款相关内容,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务必不要随意盲目回答“清楚”、“明白”、“知道”等。

  四、重视保险犹豫期权益。

  建议保险消费者在犹豫期内认真考虑所购买保险产品的险种、期间、保险责任等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如对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不满意,应在犹豫期内退保,避免产生损失。

  最后,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保持警惕,提高自我保护,不要轻易相信不专业销售人员的承诺和宣传,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产品的条款和细则,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落入保险销售误导的陷阱中。

编辑:赵艳丽
版权所有新华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摘编,违者必究!ICP许可证号 粤ICP备19158646号-1 该网站已支持IPv6
CopyrightNew China Pens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